颍泉概况
颍泉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辖三区之一,因地处颍河之滨、泉河之畔而得名,辖4镇2办2个园区,面积641平方公里,人口73.6万,是阜城传统商贸中心区。近年来,颍泉区围绕打造实力颍泉、美丽颍泉、开放颍泉、和谐颍泉“四个颍泉”的发展定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增长12.8%;完成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15.4%。2017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33.3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亿元,增长12.4%;规模工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22.2%。
中市街道位于阜阳城的北部,是从北部进入阜城的门户。街道总面积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万亩,人口14.5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万、农业人口4.9万;街道下辖27个社区,其中城市(城郊)社区18个、涉农社区9个。
街道的地理特点是:沙颍河、泉河、老泉河三河穿境并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三角区,水利资源丰富。105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并在十里铺社区分道入城,交通便利。自2006年区划调整以来,新组建的中市办事处既有老城区的商贸区,又有新城区的工业园区;既有城乡结合部,又有农业经济区。城乡一体,区位优越,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是招商引资、外商投资、置家兴业的热土。
颍泉区周棚街道位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腹地地处阜城北郊,城乡结合。现下辖8个社区:常营社区、苗营社区、周营社区、茨河社区、殷溜社区、许庄社区、刘堂社区、周棚社区。人口4.7万人,行政区域面积67.5平方公里。周棚办事处区位优越、水陆铁交通便捷、城乡结合、以农为主。
办事处北依阜阳华润电厂,东临亚洲十大编组站之一的阜阳北站,南接安徽阜阳循环经济园区。颍河、茨淮新河、老茨河三大河流形成的黄金水道西、北环绕,原生态的秀美绿化带深情环抱周棚大地,河上波光粼粼,两岸物产富饶,水运港、铁路港和公路港彰显着周棚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车轮滚滚,运载八方物资,千帆竞发,通达神州各地,周棚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她魅力四射的发展活力。多条交错的现代化铁路上,不知是进站之缘,还是溢美之故,壮观、繁忙的铁路线上入境的巨龙总是情牵意连似的缓进慢行。
为全面打造“田园周棚”,通过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街道在原集镇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科学修编,确定了建设"绿色、环保、休闲、四季呈美"为特色的集镇建设布局。办事处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进行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改造建设,着力打造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品味高档、相邻和谐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阜城卫星集镇。
周棚街道依靠近郊独有的区位优势,坚持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建设的发展思路,新型工业、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等正呈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之势,华润电力的带动,新型建材企业的聚集,独具特色农产品(苗店皮丝、殷溜花生)及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一系列产业集群,为周棚未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迅速壮大着的工业企业优势,水、陆、铁便捷的交通优势,自然秀美的环境优势,干群务实善良的民风优势,使辖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迈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繁荣稳定的崭新时期。
周棚街道重视社会治理,是全市平安乡镇(街道),“亲商、安商、重商”是周棚人始终信守的宗旨,“诚信、高效、双赢”是周棚人与外来投资者合作的基石,对投资者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服务,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环境佳地”。
随着苗营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旅游贫困村,“一园二区三带”的推进,(一园:铁路主题公园,二区:沙颍河淮北大堤东部2万亩的观光体验区和西部1万亩的休闲度假区,三带:202省道和伍明沟沿线的龙泉生态农庄、自驾游露营地、迎祥观景观带,253省道和老茨河沿线的四季花带、慢漂流、竹园寺、一桥双舟景观带,102省道和茨淮新河沿线的茨淮新河森林公园、大灰刘地主庄园、铁佛寺景观带),周棚街道乡村旅游,都市休闲的格局正在形成。茨河铺风情小镇、红石桥迎祥观、半个店民俗小镇、七彩杨庄、殷溜花生小镇等历史文化底蕴正在挖掘发扬。
今天,周棚这块日新月异、活力四射的宝地,正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明天,周棚这颗京九线上的明珠,将在皖北大地上熠熠生辉。
伍明镇——全省美丽集镇建设试点镇、阜阳市重点特色培育镇。位于阜阳市北部,北与太和县、亳州市利辛县接壤,东与颍东区毗邻,是颍泉区和阜阳市的北大门。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人口12.47万人,耕地12.3万亩。京九铁路横贯全境,济广高速和202省道穿境而过,距阜阳飞机场不足30公里,全镇村村通公路。茨淮新河、黑茨河流经境内50多公里,通江达海。全镇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淮北大地上。
近几年,勤劳智慧的伍明人,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迎着时代大潮,突破体制、机制与观念的束缚,迸发出全民创业的发展激情,促使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业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5%;工业业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90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8元。
伍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明代称伍名店、伍名铺,清朝兴集,称伍名集或伍明集。伍明集是个古老的地方。春秋时期,这里是一代名将伍子胥的家园;抗战时期,这里是人民英雄王克勤的故里。古迹有伍明寺遗址,其址现有一眼古井,水清澈甘甜,泡茶清香浓郁?;褂幸恢旯爬系囊邮?,苍劲挺拔,年年硕果累累。
伍明地处南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资源丰富,盛产粮食、林果、蔬菜和畜禽水产品等。全镇累计流转土地7.3万亩,发展各类特色农业种植2.6万亩以上,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形成了苏集葡萄、袁寺生态桃、陈刘杭白菊、梁营油牡丹等11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创建郑寨煜锦肉牛、寺后吉凤禽业、张袁獭兔、青龙肉鸽等1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种粮、养殖、农机等专业大户259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79家、家庭农场87家,子胥生态农业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被评为“安徽省四星级农家乐”和“安徽省第三批森林旅游人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成黑茨河、阜涡河、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水利工程,新打机井780眼,新修建桥涵、水闸、灌溉站等设施858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100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35万亩。安商、扶商、富商,要让投资者和企业家成为伍明最受尊重、最有地位的人,已成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最新理念。
为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伍明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持“发展高的,膨胀好的,盘活闲的,消灭亏的”。三年来,累计引进招商项目68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6个,引资总额达8.6亿元。2016年规模工业企业达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金明农业太阳能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并网发电,龙磊实木家具生产项目建成运营,源泉建材石料破碎生产线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光伏发电、家具生产、建材加工等产业新格局。
伍明镇以生态村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新扩建彭庄、苏集、青龙、梁营水厂等7处,解决7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伍明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成运行,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253省道的规划设计,新修水泥公路197条、243公里,2015年荣获“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单位”称号。伍明、袁寺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梁营、袁寺美丽乡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梁营村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和“第四届全国文明村”称号;袁寺村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村庄”。
按照“一心、两河、三路、四片区”为核心的“四大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新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茨淮新河、黑茨河经济林木种植产业带,沿济广高速、202省道、023县道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布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转促为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实力伍明、美丽伍明、健康伍明、和谐伍明新局面。
宁老庄镇位于阜阳城区西北13.7公里处,距太和县20公里,是阜阳城区至太和县之间重要的衔接城镇,东隔颍河与伍明镇、周棚办事处为邻,东南与中市办事处交界,南与颍州区程集镇隔河相望,西与闻集镇接壤,北与行流镇毗连。全镇东西长18.5公里,南北长11.3公里,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社区),人口近12万人。全镇“六横十二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镇村互联互通已经实现。S256省道从我镇西境穿过,S102省道由东到西横跨,G105国道穿越镇域北部,商合杭高铁位于镇东部,常年通航的泉河位于南部,X032、争气路、一号路等道路联通全镇。
宁老庄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国家重点镇、省级专业集群镇、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政策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目前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工业聚集区框架形成,休闲旅游业总体占比持续提高,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镇村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业发展。通过亚洲开发银行等项目的实施,全镇基本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现代农业同时显现出发展规划制定明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经营主体量质并进的特点?!赌献蛳执┮捣⒄构婊?014-2020)》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制定完成,按照“五个片区”、“四条主线”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结合阜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落地,强化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确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验收,建成四化同步先行区、农业科技创新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宁老庄镇以一产强二产促三产,以农业集美景塑游园。包金梨、玉铃铛枣、音乐桃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分别荣获国家地理品牌标志、国家林木良种等称号;被颍州晚报广泛报道的最美公路——256省道等三条道路沿线花海如织,包金果园、玉铃铛枣园、十里桃花谷、紫?;ㄔ芭┏〉人拇笾魈庥卧胺植计浼?。全镇“三轴四园”农业休闲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促产业升级、增百姓收入、美一方田园的成效已经显现。“桃花十里牵姻缘,紫荆为证定此生。枣生贵子成天伦,梨树万株共白头。”正是对“爱心小镇”宁老庄四大主题游园特点的高度概括。
集镇建设及美好乡村建设。以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国重点镇建设为引擎编制宁老庄镇集镇建设规划。规划70平方公里布局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45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10平方公里农业加工、机械制造区、1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区、5平方公里新集镇建设区。目前,《宁老庄镇总体规划(2013-2030)》已上报市规划院,待规划通过后,科学选择起步区,探索采用ppp融资模式启动宁老庄镇新集镇建设。荣华美好乡村于2014年荣华美好乡村荣获“阜阳市十佳美好村庄”。唐营和曹寨2个美好乡村已基本完成建设。
工业方面。全力打造工业强镇。宁老庄镇以农民工产业园为依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面粉、面条、粉丝为主产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种猪、肉鸡为主导的养殖业。2014年我镇成功申报家具专业集群镇,宁老庄镇农民工创业园成功申报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园内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圣龙超市、好又多超市等大型商贸超市发展势头良好。全镇共有滕博中药饮片厂、颍胜服饰有限公司、中富粉制品有限公司等较大企业。
颍泉区行流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西北,辖20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总面积111.9平方千米,人口11.7万,耕地10.9万亩。北隔沙颍河与太和县相望,东隔黑茨河与伍明镇相邻,南与宁老庄镇、中市办事处相连,西与闻集镇接壤,是1928年皖北“四九”起义的发源地。
行流镇是受到毛主席高度评价、震惊皖北的1928年“四九”农民起义发源地和起义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さノ?,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党史教育基地。漯阜铁路、商合杭高铁、沙颍河穿境而过,三条县道可与国道、省道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行流农业发展强劲,畜禽、果蔬、中药饮品享誉阜阳,工业特色彰显,板材加工、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形成系列。商贸繁荣发达,5个小集镇特色各异。旅游业异军突起,红色游、休闲游等快速发展,其中红色旅游已列为阜阳市重点扶持项目,提升发展工作正在实施,将打造成阜阳红色旅游名镇。
我镇自2013年开始种植杭白菊,从开始的200多亩已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这还仅限于在我镇范围内的,加上辐射到周边乡镇的种植,共计7000多亩,积累的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我镇的杭白菊种植大户主要有两家,沙河以东以大庙行政村李景超为龙头,有种苗基地400多亩,可供移栽4000多亩,现在已发展3000多亩,乡镇主要分布在行流镇、伍明镇,镇内主要分布在邱营村、时营村、大庙村、邵营村,明年计划发展1万亩,加工厂房正在扩建,建成后可承接6000多亩的加工能力。沙河以西以柳河闸村陈宏伟为龙头,有种苗基地700多亩,可供移栽7000多亩,现在已发展7000多亩,乡镇主要分布在行流镇、宁老庄镇,镇内主要分布在柳河闸村、行流村,计划在5年内发展到5万亩以上,加工厂房投资1400多万元,已竣工,可承接9000多亩的加工能力。我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家中留下的是一些老年人和留守在家看孩子上学的妇女劳动力。而杭白菊的种植,除了有少数人技术指导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劳动力不需要技术,不需要多大的劳动强度,正适合留在家中的这些劳力从业,增加劳动收入。
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位于颍泉区行流镇王官集行政村北侧,距离阜城20多公里。1959年建立四九起义纪念馆,现占地15亩。馆内有纪念碑、陈列室等。“四九起义纪念馆”共设陈列室3个,接待室1个。陈列室略显陈旧,为砖瓦结构平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景点有著名的“四·九”九景,即:碑映曙光、枣林月影、竹林鸟鸣、丹桂飘香、松柏傲雪、新月抱荷、曲径通幽、血染干沟、庄严展厅。室内收集陈列着魏野畴等烈士珍贵遗物七十二件,重要信件文章、照片90余件(幅)。分别陈列早期中共阜阳党组织发展概况及阜阳近代史,“四·九”起义有关史实,今日阜阳的发展变化和成就,还陈列着“四·九”起义时用过的武器及烈士的遗物。
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辖25个村委会,13万口人,13万亩耕地,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是阜阳市最大的农村乡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以“闻、文、稳”为工作方针,大力发展“遍地开花的民房经济、丰富多彩的路域经济、强镇富民的特色经济”,全力加快“国道明星镇、文化厚重镇、特色产业镇、工业集群镇”四个闻集的建设步伐。
闻集镇历史悠久,地方文化有底蕴。传殷商太师闻仲曾驻兵于此而兴闻集,农民作家潘永德、旅欧华裔商会副会长钱法强均生长于此。镇域内名胜古迹众多东岳庙、吕祖庙、狗死庙等庙宇故事仍广泛流传;明代葛大桥保存完好,“一百(柏)担三拱”叙说着许多美丽传奇;隋朝年间的永乐城,延续着60年一遇起雾现城的传说;皖北(闻集)民俗博物馆已收集6000多件历史遗存,记载着闻集镇的文明进程;张有田、王奎仲、解永志、程里城等一批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引领着闻集人的道德风尚,形成了独特的闻集好人现象;柳河岸边的状元村(大钱营)更是远近闻名,镇党委政府大力宣传乡贤文化,建成大钱营文化大院“161”的格局,阜阳市培育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项目试点启动会在闻集镇召开,颍泉大讲堂闻集分讲堂在我镇设立,并获得“第四届阜阳市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闻集镇区位优越,环境形象有魅力。闻集镇位于阜阳市城区西北部28公里处,北靠太和县,西连界首市,南临颍州区,105国道贯穿全镇13.8公里,距阜阳机场仅30分钟车程,济广、南洛、合阜高速擦境而过,泉河、沙颍河两条黄金水道绕镇而过,可通江达海。镇内有闻集、两河、杨店、苏屯、滑集和杜集六个集贸市场,商贸繁荣。宁苏路、苏化路、闻化路、闻杜路、中心路等主要干道硬化贯通,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将闻集镇带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颍河、泉河、柳河、棋子沟、五道沟、蔡子沟六条河流碧水长青,四季常绿,生态秀美。已建成的绿色长廊犹如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镶嵌在皖北大地?;肪持卫硎谐』俗?,网格化管理体系已初步完善,镇村整体面貌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田楼、刘小寨、杜庄村美丽乡村已建设完毕,闻集村大钱营中心村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其中田楼中心村在省级验收中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阜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闻集镇产业丰富,经济发展有后劲。闻集镇地处广袤的淮北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我镇坚持现代农业主体地位,重点抓好“一带三区”和占地1.2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闻集特色的“一区两园”和“一路一带”。我镇率先完成土地确权工作,阜阳第一证在我镇颁发,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流转面积7.1万亩,流转率67.2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我镇积极实施节能灌溉治理片和农发项目,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先后建立了部级小麦万亩高产攻关片、西苍耳湖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玉米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万余亩,粮食播种面积17.6万余亩,全年粮食总产达81193吨,农业总产值年均6.78亿元。全镇草莓1.5万亩,蔬菜瓜果1.2万亩,形成了南部蔬菜、北部草莓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特色农业年均经济收入5亿元。以草莓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闻集草莓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是安徽省唯一的绿色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安徽境内形成了“南有长丰、北有闻集”的草莓生产格局。草莓采摘主题公园初具成果,以草莓采摘为主的休闲体验游每年收入平均增加4000万元。我镇先后被评为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市级产业集群专业镇、阜阳市“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示范镇、安徽特色果蔬产业经济示范镇、全省农业普查先进集体。我镇坚持工业规?;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小五金加工、医疗器械生产四大行业,共培育以东凯医疗器械为代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以刘彬门业为代表的门窗加工为主的小五金加工企业46家,以慧洁服饰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企业28家,以尚源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以百诺加温器材厂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加工企业4家,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2012年被阜阳市政府命名为工业产业集群镇。我镇坚持以6个集镇建设为商贸发展突破口,闻集商场、光彩贸易、好润发购物广场、闻集新农村综合体、闻集新星驾驶培训基地、闻集鹿超健身休闲广场、阜阳延生赛鸽养殖有限公司、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天棚大市场等项目先后落地生根。
闻集镇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保障。我镇以脱贫攻坚为工作中心,通过落实特色种养业、光伏电站、小额贷款评级授信等项目,顺利完成了2016年脱贫人口1277户2459人,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标任务。我镇积极落实计生、低保、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作,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有力。我镇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全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危房危桥改造和道路修建等项目建设,升级改造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认真抓好开门接访,案件化解和责任考核等措施,全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颍泉城乡统筹试验区是颍泉区委、区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推动城乡发展,于2010年8月6日区委常委会议研究成立。试验区地处颍泉区西北边缘,南靠闻集镇,东临行流镇,西与太和县胡总、大新两镇接壤,北与太和县城隔河相望。太和二桥、三桥连接试验区,105国道穿境而过,沙颍河过境8.3公里,特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太和、界首北进颍泉的必经之地。
试验区辖大宁、老家、两河、英桥四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62个村民组,7108户,28000口人,辖区总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27.42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近年来,试验区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草莓种植覆盖4个行政村,面积达2000余亩,莲藕、葡萄、西瓜、冬枣、石榴、大蒜、甜叶菊、辣椒等种植面积1200亩。建有规?;吵?家,黄牛、山羊、生猪存栏量达3000头。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落户试验区老家村、大宁村,核心片1000亩,治理片面积12000亩,园区土地流转面积56%,居全区第一。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试验区结合土地复垦项目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首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老家行政村田庙中心村,整村拆迁田庙、崔营、后杨店三个自然村,201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第二批次土地复垦项目整村推进项目,新建齐营新村和小桥新村顺利搬迁入住,涉及到的老家行政村齐营、汪营、前杨店、闫营、侯小桥、侯老家、孔庙7个自然庄顺利复垦。
试验区把工业发展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14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包括船舶制造、医药产业、建筑材料、纸品加工等各个行业。
试验区现有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4所,任课教师102名,学生2360人。在校教师教育教学由闻集中心校统一管理。2015年园区中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1.51%,确保了适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先后改建了两河中学、大陶小学、两河小学、田庙小学、田庙幼儿园、双庄小学教学楼、综合楼等。
试验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道路新修55公里,实现村村通。新建康乐、夕阳红两所敬老院并投入使用。扶贫攻坚、计划生育、社会治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全面推进;群众健康素质、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低保等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更加健全。
安徽阜阳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5月,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 是“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工业园区(开发区)”,“省级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园区位于阜阳城西北部,背依环境优美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前接正在提升扩容的阜阳四季青国际服装城,向外通过城市外环路与105国道、102省道、202省道、界阜蚌高速、合淮阜高速及铁路货运北站、阜阳机场相连接,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依托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板材家具、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产业布局。
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达3.1平方公里,现有企业总数为150家,其中工业企业98家,商贸物流企业49家,学校3家,工业项目有77家建成投产,协议总投资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一万多个,涌现出欣达化纤、豪斯服饰、彩韵服饰、申亚动物保健品、月娇家具等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华诚医药、谐和商贸、聚信百货等5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有力带动了颍泉工业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园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4年11月28日,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阜阳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5.65亿元,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其中电商产业园面积10.8万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面积为1.3万平方米,多层公寓楼面积2.8万平方米。2015年5月16日上午,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园,15万平方建筑水、电、气、空调、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会议中心、接待中心、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目前已签约引进电商企业220家,是全市功能最完备、设施最科学、企业最集中的电商平台,园区企业主要通过天猫、淘宝、京东等国内一线网上平台运营,同时也通过亚马逊等国际知名网上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实现日发单量3.1万件、线上销售过千万的成绩,年销售总额达11.6亿元。2016年双11当天,总包裹量突破71万单,销售总额达1.16亿元。自开园以来,已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科技部星创天地”、“安徽青年创业园创建单位”、“安徽小微企业创建基地”、“安徽高校就业见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阜阳循环经济园区位于阜城东北部,202省道从园区中间穿过,南至骆家沟、西至沙颍河、北至火车北站路口,东与新华办事处陈庄社区接壤,是颍泉区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地理环境优越,土地、交通等要素资源储备丰厚,是阜阳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商贸物流的主要基地,颍泉工贸一体化发展和工业经济发展及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
2006年元月20日,经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政府泉政秘〔2006〕18号文件批准,成立安徽省阜阳循环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2007年底经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地区〔2007〕1320号文件批准,成为安徽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3月30日经阜阳市颍泉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泉编〔2009〕8号文件批准,将颍泉区试验区办公室更名为阜阳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级别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10年7月16日经颍泉区第十七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周棚办事处渡口、抱龙、魏庄、潘寨四个居委会划归阜阳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代为管理。2014年1月12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14]8号文件批复,成为颍泉区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下辖4个社区,84个自然村,人口约3万人,总体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建设面积9.7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阜阳循环经济园区经过艰苦创业与努力发展,园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共计入驻工业企业51家(规模工业企业24家),依托安徽最大的商贸市场阜阳临沂商城,实现全区经营性收入153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568万美元,财政收入7600万元。
阜阳循环经济园区将加快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兴区、生态兴区和城市化产业推进战略,努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宜商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贸工联动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园区,依托阜阳临沂商城、佳海产业新城打造引领阜阳发展的地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形成并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腾飞、多功能综合性统筹发展的发展模式,为推动“四个颍泉”建设添砖加瓦。